200mm。
36.水下混凝土应采用导管法连续浇筑。导管水平布置距离不应大于3m,距槽段端部不应大于1.5m,导管下端距槽底宜为300~500mm;钢筋笼吊放就位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,间隔不宜大于4h;现场混凝土坍落度宜为200mm±20mm,强度等级应比设计强度提高一级进行配制;混凝土浇筑面宜高出设计标高300~500mm。
37.单一土钉墙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降水的非软土基坑,且深度不宜大于12m。
38.土钉水平间距和竖向间距宜为1~2m;土钉倾角宜为5°~20°。
39.锚固段强度大于15MPa并达到设计强度的75%后方可进行张拉。
40.施工中地下水位应保持在基坑底面以下0.5~1.5m。
41.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,一般就要用井点降水。
42.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,为避免破坏基底土,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200~300mm厚土层人工挖除。
43.采用土钉墙支护的基坑开挖应分层分段进行,每层分段长度不宜大于30m。
44.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70%后方可起吊,达到100%后方可运输和打桩。
45.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设计要求,且不应小于40mm;当无垫层时,不应小于70mm。
46.垫层混凝土应在基础验槽后立即浇筑,混凝土强度达到70%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。
47.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大于30℃;混凝土浇筑体最大温升值不宜大于50℃。
48.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、板,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;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,起拱高度应为跨度的1/1000~3/1000。
49.连续梁、板的上部钢筋接头位置宜设置在跨中1/3跨度范围内,下部钢筋接头位置宜设置在梁端1/3跨度范围内。
50.已浇筑的混凝土,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.2N/mm2。